分类: 融资技巧

06 6月 2021

A轮:创业公司如何打造融资优势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A轮融资是创业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风水岭,在种子轮阶段,投资者更多看中的未来的故事,比如一个成长性比较好的赛道、一个看起来出类拔萃的团队、和一个似懂非懂的技术。未来的故事需要创业团队在种子轮阶段把它落实的更靠谱一些。事实上大部分创业公司在A轮融资都需要比他们预期更长的时间,按照美国TECHCRUNCH的高科技公司融资的统计数据,只有41%的天使轮创业公司才能存活下来,我认为在中国这个存活的几率更低。在这篇文章中,我就创业公司如何在A轮之前打造硬核核心优势做分享,以帮助创业者能够更顺利的拿到投资。

检查你的硬核优势

首先你要检查你的优势是否足够硬核。在完成产品原型的种子轮阶段,你可能需要12-24个月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技术和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工程技术方面,你沿用的核心技术路线或者核心技术理论是否还具备硬核优势:比如说,在研究领域,有没有产生一些关键性的变化;技术路线还是那么难以复制;在市场上,是否出现类似的技术或者产品创意。一些医疗健康领域创始人对这方面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他们总是用执着和自信的态度来理解一个变化的行业和市场,而忽略了在这个阶段的经常性的检查,比如说,你至少一个季度要研究一下你所设定的一些需要关注的对手和关键合作方的变化。

再次评估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度

从创意到产品的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度是A轮投资人关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从项目执行计划、概念证明、试点、客户意向和订单四个维度来说明A轮投资人的关注点。

从投资人的角度,你在种子制定的项目计划的完成程度是他们衡量是否投资你的其中一个核心指标。和种子轮的投资人不一样的地方是,种子轮的投资人也许对你主观的前景更在意,而到了A轮,投资人更关注与实事和依据。这些涉及:产品是否实实在在的击中了市场最痛的需求;执行计划是否按照你承诺的时间表来完成。我们的一些创业者,为了急于获得种子轮的投资,会给投资人比较冒进的执行计划。如果这些冒进的计划没有在种子轮阶段做出修正,那么就会产生信任的麻烦。

在医疗健康创业领域,并不是每一个伟大的创意都会形成产品。你不但要和已经存在的技术专利体系去区分自己的不同之处,如果你不去权衡这些要素,那么没有投资人愿意投资一个在知识产权上携带麻烦的项目。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符合监管的审批(CFDA/CE/NMPA),这是一个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非常冰冷可行性问题。基于质量和便利方面的创新源点,你必须妥协于监管的安全和产品性能要求,这就是意味着你需要牺牲纯粹技术的想象力来满足常规的要求,而这个结果,会让你性感的产品的概念是是而非。

每一位A轮的投资者都会要求你提供试点的证明,不论这个试点的数据是产生于实验室,还是委托的临床机构。同时,投资人也会自己去相关和不相关的临床机构做详细的调研。投资人不完全在乎临床机构说好还是不好,而是在于你的这些潜在的客户是否愿意购买,愿意花多少钱购买。

你最好能够在A轮之前产生意向合同或者订单。我知道对于没有获得产品注册的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都非常难以实现。但是你可以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来向投资人证明意向的存在。包括,知名医疗机构的试用报告,业内专家的推荐信或者其他书面的证明。

客观规划未来三年的营收

你需要在最差、中性、和理想的三个场景下规划未来三年的财务情况,这是A轮投资人考察项目的另外一个维度。财务规划包括未来三年的收入情况、毛利、IRR、和烧钱的速度。

创业者在这个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从整体的市场容里中假设自己在未来市场的占有率。虽然这样的计算方式能够让公司的前景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是已经没有几个投资人会为此而心动。因为投资人心里清楚,伟大的商业蓝图还是要靠人工或者互联网的方式一单一单的卖出来,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企业运营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在里头。

不要给自己的项目确立一个高于行业标准的毛利,而是确立一个如何循序渐进的提升毛利的行动方案。创业公司在毛利方面不具备天然就低的属性,除非你的技术全球独一无二,而且替代技术不堪一击。

在我辅导的客户中,80%以上的客户都乐观的估计了一个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渗透速度。创业者要理性的理解医疗健康这个市场,产品优势并不是客户下单唯一的衡量因素,这里面涉及更多的行业监管政策、行业现状的惯性、和目标市场的教育过程。因此对于项目的IRR和烧钱的速度要有客观的评估。如果你激进的确立一个盈亏平衡的时间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实现。

获取种子轮投资人的支持

不要指望种子轮的投资人继续给你在A轮输血。在种子轮投资你的天使或者类似机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口头会答应继续支持,但是实际上继续参与的比例非常小。另外,天使投资人并不一定是你在A轮所选择的。在A轮之前,相信你已经和天使投资人互动了一段时间,出了问题不要命,要命的是你也许养成的“他们不投,我找别人,投资人一大把,傻钱一大堆”的态度。积极的保持和种子轮投资人的互动,要从自己的人品、做事的力度、做事的尺度方面获得种子轮投资人的信任,他们才愿意继续在投资圈里为你背书。

获得专业支持,请联系

27 5月 2021

SPAC:医疗健康创业融资上市新路径?

对于大多数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最头疼的成长压力来自于监管审批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那些生物科技和三类医疗器械公司)、研发的巨大投入、和投资人的不耐烦。在美国市场,医疗健康领域创业公司的融资情况要比中国好一点,它们除了具备成熟的风险投资人、灵活多样的股权和债券产品之外,还有柜台交易市场(OTC)和纳斯达克的小票市场(Capital Market)。中国市场的创业公司,除了风险投资之外,没有更多的选择。美国纳斯达克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雷同与加拿大多交所的CPC: Capital Pool Comppany),有时也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是允许私人公司在不经过传统的IPO过程下上市的空壳公司。沉寂了20年后,在过去两年里,突然恢复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在2020年,大约240家SPAC公司上市,筹集了约800亿美金的资金,几乎是去年所有IPO的总和。

为什么SPAC会吸引医疗健康初创公司?

从传统IPO的审查过程来分析,医疗健康初创公司在监管审批和盈利方面的不确定性,对于他们是否能够通过IPO审查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而SPAC能够在4-6月中完成IPO 的全部流程,具备一定优势。比如,医疗健康初创公司通过SPAC上市,他们不需要像传统IPO 那样对投资者承担更多的信息披露错误或者遗漏的义务;SPAC还给公司更大的灵活性来分享未来的收益预测,这将使交易更具吸引力,尤其是未盈利的公司。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而经历了快速增长的医疗健康初创公司可能会利用SPAC来利用这一增长,因为它比传统的IPO方式更快、更便宜。

SPAC也正成为更多的投资人的造富机器。如果SPAC的赞助商完成了一次并购,他们就会得到一大笔钱。投资者购买了SPAC的股票,其价格通常为10美金,并获得免费权证——即使他们不喜欢SPAC所并购的标的,他们也可以赎回自己的股票,但保留权证和权利。

根据纽约证券交所的数据,2020年有50家SPAC上市,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是他们的目标。通过SPAC获得融资的中位数为1.3亿美金。在2019年,制药公司通过SPAC筹集的总金额约40亿美金的资金,但低于2020年生物技术IPO筹集的160亿美金。在2021年的前6周,SPAC已经筹集了超过380亿美金,128家SPAC的IPO平均募集资金额为2.96亿美金。这几乎是2020年筹集资金的一半。CB洞察力预测,数字健康领域的退出今年将达到新的高度;2021年每个季度退出增长应该在60%左右。covid-19疫苗和制药创新的广泛供应将推动更多的交易,制药公司和健康保险公司将完善其对新药和能力的投资组合。这些趋势正在推动人们对2021年并购和IPO上市的预期,尤其是在制药领域。

中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是否可以选择SPAC融资

在美股市场众多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之中,中国公司占比仍然非常低,主要由于多数有实力或发展潜力的中国企业对这种上市方式了解较少。从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2018年46家以SPAC完成上市的公司中,中国仅占4家,占比8.7%;2019年共计59家以SPAC完成上市的公司中,中国仅占4家,占比6.7%。

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2年的发展势头看好,但是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雷声。新三板从2015年发展到现在,流动性一直被诟病,事实企业选择新三板挂牌的,尤其是还没有盈利的公司,从新三板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虽然科创板放宽了创新性企业的未盈利要求,但是我们都意识到科创板属于能够玩得起的人才去做的。在2021年1-4月之间,创业板新增受理仅22家,终止的达到58家。严格的穿透核查机制不但让创业公司望而祛步,更让私募基金胆战心惊。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SPAC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融资平台。在漫长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同私募基金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接力赛,不但增加的是否能够持续投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美国资本市场,超300家已上市挂牌的SPAC正在寻找并购标的,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这对于双方都是一个选择与机会。SPAC对于中国的创业公司来说,就好比一个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专项私募基金,既能保证融资的成功,也能给陪伴成长的投资人退出的机会。这是由于SPAC本身的结构来决定的,比如,SPAC的发起人一般都是产业或者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SPAC的投资者选择投资,首先选的就是发起人的专业背景和口碑.

中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SPAC路径

但是SPAC并不是适合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每一家公司。选择通过SPAC上市的中国企业,需要考量如下因素:

  1. 潜在市场最好是在千亿级,而且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具备可以明确的技术壁垒。同时,未来5年的资金需求在10亿人民币以上才值得考虑SPAC的方式。
  2. 管理团队需要具备国际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视野以及经验。公司在SPAC 上市之后,大部分SPAC的发起人会在锁定期结束后选择退出,这就要求管理团队不但要在短时间内延续SPAC的发起人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软能力和软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在后续的管理中具备美国公司的品质。
  3. 需要提前搭建合适的公司内部架构,并满足海外监管机构所要求的的合规条件。在内部结构的调整上,中国企业需要通过重组的方式从内资架构变为跨境架构。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调整的时间越晚,搭建架构的成本可能越高。在合规领域,企业需要增强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的合规性,重大事项的不合规将直接影响企业是否满足上市条件。

未来1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将突破10万亿,这不但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更意味着这个产业的创业公司需要从资本市场吸收海量的资金。目前SPAC已经出现了一些泡沫,投资者的风险越来越大,这是美国的监管机构需要考量和调整的问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SPAC 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06 5月 2016

最全股权设计攻略!老板必看!企业必懂!

十年之前,企业创始人一人包打天下,100%控股公司,那时候的企业并不需要股权设计。

近十年在互联网浪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之路。

融资,成为创业企业的必修课之一,通过股权融资,公司的股份发生变化,股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命脉,股权也变成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直插自己。

真功夫——股权平均,谁都没有话语权。

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一审认定真功夫原董事长蔡达标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成立,判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

为什么因为股权纠纷会出现有人入狱呢,这是跟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原罪有关。比如老板对公司的会计说,把公司的账上十万元转到我账上我今天要用。

自己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这种行为本身没什么,但是如果你长期这么做,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现你还欠着公司的钱,账没有结清,这时候如果数量到达一定程度,目前你又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的时候,公安局就会找到你头上,会认为你存在侵占公司资产的这种犯罪行为。

一号店——引入投资人失败的案例。

1号店于刚团队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中启动融资。投资方平安集团投资的目的,是想利用1号店的医药资源促进其健康险的发展,1号店成为平安集团产业布局下的一颗棋子。于刚团队将80%的股权转让给平安集团,实质是将公司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在获得股权溢价的同时,于刚团队的身份也由公司的合伙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平安集团发现产业链整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将其控制权转让给沃尔玛退出变现,也就是必然结果。1号店的控制权变成平安集团和沃尔玛之间的博弈游戏。起点已经决定了终点。

通常我们将投资人分为两种,财务投资人和产业投资人。

财务投资人——他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股权投资溢价退出获取财务收益,所以财务投资人通常不直接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通常也不会要求超过20%的股权。

产业投资人——把他的资源强行嫁接到你的企业上,或者把你的企业资源嫁接到他的企业上。产业投资人通常和被投公司处于同一行业、相近行业或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投资主要考虑自身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因此,战略投资人通常会加强对被投资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控制,深度介入被投公司的管理。

马云——湖畔合伙人制度

马云这么低的股份在阿里巴巴有话语权吗?如果你想要控制一家上市公司,你觉得你需要控制公司的什么机构?

控制董事会意味着要控制一半以上的董事席位,那么如果能选出一半以上的董事自然就能控制董事会了,所以湖畔合伙人制度就是说马云的合伙人委员会有权选出一半以上的董事,那么这个委员会就自然控制了阿里巴巴。

任何地方包括中国、香港、美国都会要求股东大会对所有选出的董事进行确认,或者说审核通过,那么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就规定如果合伙人委员会选出的董事股东大会并不认可,选出的这个人有权继续担任董事直到下一次董事选举才能换掉他。这样通过合伙人制度马云及其团队就能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马化腾——表决权授予

马化腾从第一次找投资人时就要求必须把你的表决权授予我,如果对方不同意,那我们就不需要谈投资的问题了。这样,历次的股权融资活动机构都把表决权授予了马化腾,所以马化腾的股权虽然只有10%左右,但是他的表决权很高。

李彦宏——牛卡计划

牛卡计划,简单的说是把公司的股票人为的分成两种,一种叫A股,一种叫B股,财产分配和分红权利上面并没有区别,股价也没有区别,区别仅仅是1股的B股等于10股A股的表决权,那么一间公司你拥有10%的B股就能完完全全控制这间公司的股东大会,因为剩下90%的表决权都没有这10%的表决权高。如果一间公司使用了牛卡计划,那么就意味着这间公司不太可能被别人并购了,因为并购这样一家公司并没有意义,并购了之后也没有表决权。

使用牛卡计划的还有Facebook,Google等。许多企业在上市前都会推出牛卡计划,确保上市后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有限责任公司 vs 股权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指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注册资本也叫法定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

创立公司时,应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or股权有限公司?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建议创业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样在法人治理的结构设计上比较灵活、简单、直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丧失了灵活性,初创企业最好不要直接设立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规定股东分红以实缴出资比例分红,公司法也允许全体股东作出另行规定。公司表决权若没有另行规定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个出资比例可以理解为认缴出资比例,但是分红权是以实缴比例分红。

 例:甲、乙、丙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约定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甲、乙、丙各按20%、30%、50%的比例出资。甲、乙缴足了出资,丙仅实缴30万元。公司章程对于红利分配没有特别约定。当年年底公司进行分红。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应按实缴注册资本80万元,由甲、乙、丙按各自的实际出资比例分红。

公司估值与注册资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评价有没有赚投资人的溢价就与注册资本相关。

若公司注册资本为一百万,投资人愿意出100万买10%的股份,那么公司估值为1000万。现在公司为两百万的资产,今天投资人进来,明天你就将公司清算掉,那么投资人只能拿到20万。

所以许多投资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会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公司如果要清算,第一需要投资机构同意,第二要拿出投入的投资,第三还要拿出投入的投资收益。

如果公司注册资本是一百万,假设净资产也是一百万,当公司的估值达到一千万时,这时候投资人出100万买10%的股份,就意味着每股的价值翻了十倍,我买一股需要一块钱,投资人进来买一股就需要十块钱,这就是溢价。当溢价发生时,你就赚了投资人九块钱。

如果你注册资本直接放到一千万,恰好公司估值也是一千万,这时候理论上就不存在溢价,你们是同股同价,你与投资人的区别只是认缴与实缴的区别。说的再长远一点,你想拿回公司的分红必须把九百万的认缴全部实缴以后才能拿到,当然你也可以用未来公司赚的钱来填补这个空档,那就意味着虽然现在没有掏钱,但是你在用你未来的收益和现在的投资人进行同股同价的安排,你让步的实际上是你未来的收益。

如果注册资本是一百万,而不是一千万,同样是10%的股权你获得的一百万,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是溢价,而归属于整个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低,而估值高,所以你赚了投资人的溢价。

所以,引入投资人的时候你是想要溢价还是想要平价?

股权的意义:表决权+分配权(分红权) 

一山不容二虎:公司只需要一个老大,其实作为创业初期的企业并不用过于在意老大决策有多英明,而最害怕的事久拖不决,长期内耗。

67%公司完全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34%一票否决权(董事会的决策可以不同意)

老二<34%,老二不需要具有否决权,否决的人太多不利于公司的决策。

老大+老幺>51%

虽然马化腾股权不超50%,但他只要得到团队中任意一人支持,就可以掌握决策权。

突出核心、留有余地

甲想创业,自己掏了30万,找身边朋友投了70万。他们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分了30%和70%。
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不错,创始人却发现不对劲:(1)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2)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3)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股权结构后,没有一家敢进。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进入。

突出核心包括两点:

1、核心团队持股

核心团队持股并不等于公司的团队持股,公司的团队可能有七八个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创业者,可能创业者只有两三个人,所以让真正的创业者去持股。

2、主帅高配股

这种控制权是有益的,其目的是保障公司有一个最终的决策者,也有益于树立创始人在团队内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样的高配股,投资人也比较喜欢,投资人喜欢一个创业团队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和有话语权的领袖。

留有余地包括两点:

1、种子投、天使投股权来源有所考量

2、预留股权激励代持股

考量到投资人进来之后,你的股权比例会被稀释,稀释到什么程度你要有所计划和安排,千万不要盲目的引入之后,发现所谓的大股东已经不再是大股东了,占的股份比例太低了,在后续的发展上已经丧失话语权,后续的融资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所以你要考量未来投资人进入之后,你最终会出现怎样的股权比例状态,尽量要有预留。甚至在以后的融资中,你要考量适当的回购一部分股份保障足够的话语权。

投资人进来之后,通常来说他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股份让出一部分用于做股权激励的,如果要这样做,谈判的难度会大一些,所以不如一开始由你们的团队中间考量需要多少股权激励未来用于实施。

两大避免:

1、平均分配股权

2、非核心创业者入股

初创公司股东人数太多面临最大的风险在于,可能这些人随时会走人,因为公司在初创时变数太大。那么这些人走人是不是意味着他要退股,股份是不是要还回来。这时假如有争议,就算打官司都不一定能拿的回来,一旦有一个股东发生这样的纠纷,在未来企业融资的时候,可能性几乎为零,股权有争议很难融到资。

股权价值三要素:钱、人、意

首要衡量标准——资金(包括核心设备)

第二衡量标准——人力(股东的人力投入成本)

第三衡量标准——创意(创业方案提出与验证成本)

其他因素的考量——场地、人脉、渠道、资源等

个人估算方法:

资金×2法

人力工资法

创意成本法

周期性调整:因为初创团队往往不稳定,或者说贡献与实际的履约有时候可能不一致,中途可能贡献度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调整。但是要注意要在一开始设立公司的时候就把可能调整的时间、周期、方法说清楚。

如何与创业之初的绝对资金出资者协商股权?

现金为王的时代,创业者持股比例的尴尬。

比如说这个创业团队就你一个人,所有的商业模式、想法都是你一个人的,这时正好有一个有钱的大佬看中了你的项目,要出钱给你并且说你不用管掏钱,我来出资500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公司,我只负责出钱不干活。这时候问题来了,你觉得股权比例是多少比较好?一分钱没出的你觉得自己能拿到大股东的地位吗?如果你拿不到大股东的地位,你认为自己是一名创业者还是一名受到股权激励的打工者?

所以,创业者要尽最大可能的有一定现金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