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心理学治疗流派(如CBT、ACT等)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背景

数字医疗(Digit Healthcare)从根本上在改变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从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的覆盖,都积极的以“患者关怀”的角度积极创新。从循证医学讲,CBT流派的治疗效果显著,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多个精神疾病也都推荐CBT疗法。CBT的标准流程是15-20次谈话咨询,除了前期的评估,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帮助来访者掌握CBT思想和技术,纠正核心不良思维。但是一个观念或者信念形成,是经过社会、家庭和个人经历长年积累影响下形成的。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医疗和CBT的有机结合。

话题

1. 心理治疗各流派的数字化在医疗服务端的创新路径

2. 如何让数字医疗承载更优质的患者关怀

回音壁

一、心理治疗的发展史:
心理领域门派非常多,心理属于哪个学科还是有争议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可能性,目前分成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自然科学来讲,没办法量化;需要量化,就进入到了行为主义这个领域;因为认知可以影响行为,所以就开始有了认知疗法。往下又发展到了对人的关注,发展出人本主义。再往下走又有了人文主义,北大彭教授积极心理学。很多没办法量化的行为开始往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其中脑科学是主要的核心,脑功能,递质分泌等。

二、新技术+旧流派:
1.从业者维度:因为CBT很容易标准化,所以大家主要在做这一块,从零几年开始出现。以行为认知主义迭代衍生的就很容易做数字化。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手段花的时间不同,特别是需要有专业心理师来标注,创新技术的研发也需要考虑时间成本等。
2.医生维度;看重解决问题的点,看效果,弱化流派。针对不同人群的效果手段是什么,不同的群体可能使用的手段方法不一样。医生在诊疗是很主要的角色,更倾向于融合手段,循证。需求主要分出两块:1)不需要医生的产品针对不愿意去医院的人群;2)人+疗法+计算机互动一起创造价值。
3.患者维度:用户端有个人喜好,决定了依从性的问题,可能会有流派喜好。国外的研究结果很多流派的治疗效果都是有用的,主要看脱落率,用户喜好什么流派。最好的方式,在治疗前的筛查评估需要先考虑患者的喜好,再来进行治疗,降低脱落。
4.国外比较流行的:精分,认知、行为、人文主义,目前的正念等。因为种族文化的原因,每个国家人群能接受的方法理论也是有差异的。
5.信任问题非常重要,计算机化也是需要信任化;分诊解决了70-80%的问题,主要是效率问题;需要考虑的还有信仰等等,将来能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是莫大的价值。

三、数字化比较容易跑出来的:1.计算机化,针对特定人群的CBT;2.针对睡眠障碍的用户,结合医生的CBTI。3.分诊,筛查出来后的流程阶段;4.危机干预,目前是只危机没有即时干预。人工智能可有望帮助初级干预,

四、效果是最应该关注的:评估、共情、人文、干预等流程数字化是最重要的;比woebot强调的怎么富有人文。怎么帮助医生、心理咨询师进行赋能,提高效率等。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怎么构建客户画像,更加个性化、更加有效性进行探讨。

五、市场:1.医院出现了一个新的市场,目前其他科室也在重视心理这一块,不关注流派,比如肿瘤科、肠胃科、皮肤科等等开 始开展心理相关产品。数字化服务的医生可以是这些非心理专科的医生;2.社会:以前是事后危机干预,目前需要提前进行筛查,比如广大中小学生的筛查,数字化可以提高效率这一块。

 

Date

12月 04 2021
Expired!

Time

08:30 - 09:30

Labels

心理健康
Category
QR Code